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近年来,山东省启动加工贸易东西部承接工程,引导产业向西部低成本地区转移。为及时填补烟台地区加工贸易流出形成的真空,烟台海关积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加工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塑造烟台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据统计,今年前2个月,烟台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值为230.1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3.1%,较去年同期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8亿元,增长34.5%;进口91.3亿元,增长13.5%。
“现在我们转向芯片、游戏机、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利润率翻了2到5倍,而且有更多自主的核心技术,更有竞争力。”位于烟台保税港区内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营运中心资深经理邱沧淮介绍说,该公司过去主要生产电脑和小家电的零配件,在把加工生产线转到内陆地区后,企业投资建设了高端精密电子检测中心,目前从事高精尖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为支持烟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近年来,烟台海关提高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展保税维修、出境加工、委内加工等新型保税业务试点,引导加工贸易企业通过研发制造、科技创新和创建自主品牌等手段,加快“微笑曲线”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提升和向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同时,加快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工作,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检测维修服务、融资租赁、贸易多元化功能区等新型业务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拓展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空间。
在转型升级的推动下,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由前几年的简单加工转型为研发制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时填补加工贸易流出形成的真空。如2016年,烟台市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下降5.2%,但是占比达23.5%的游戏机及其零附件出口逆势增长46.9%。烟台市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IT、机械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为进一步促进烟台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烟台海关将加快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作业无纸化等改革,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改进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对资信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实施自主备案、自主核报、自主缴税,提升监管效能;继续复制推广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发挥保税港区功能优势,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向区内集中,形成“区内集聚、区外配套”发展模式,推动区内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王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