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纽约:
东京:
伦敦:
首页 市场速递 实时资讯 市场评论 财经日历 黄金原油 货币专题 会员分析 产品服务 投资学院 全网信息
【银河晨报】11.22丨金工:国企Beta+Alpha共振,基本面选股收益稳健——央国企引领专题

作者:中国银河证券 2024-11-22 08:46


银河观点

金工:国企Beta+Alpha共振,基本面选股收益稳健——央国企引领专题


马普凡丨金工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40002

一、核心观点

国企高分红低估值凸显配置优势,政策推动提质增效与估值重塑:国企股息率长期高于民企、估值长期低于民企,近期中证国企市盈率13倍相对市场平均仍偏低,估值有待提升。今年以来国企相对市场平均存在超额,央企表现更优,近期国企投资主线从红利向科技切换。同时政策鼓励国企改革向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鼓励国企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积极分红,企业质量与估值两方面共同改善提升国企的投资价值。
国企相关指数以科技主题和红利风格为主,成分股行业在电力及公用事业、国防军工等权重较高:我们将44个成分股为A股的国企相关指数分为宽基、主题、风格三类,主题指数中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国企改革、ESG等主题,央企相关指数占多数;风格指数全部为红利风格。从成分股行业配置来看,结构调整指数行业分散度较高,科技主题指数在国防军工行业权重最高,传统行业中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银行等权重较高。今年以来各指数表现波动较大,上海国企指数累计收益率最高。
国企相关ETF:今年以来红利风格ETF净流入,科技主题ETF净流出:截至2024年11月15日,规模最大的是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华夏央企结构调整ETF和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达到73.24亿元、65.59亿元和55.08亿元;跟踪结构调整和央企创新的ETF合计规模最大。从资金流向来看,一级市场净申购最多的是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净赎回最多的是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科技创新ETF;二级市场净流入额最高的是南方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净流出额最高的是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
国企基本面因子选股策略改进,策略超额收益稳健:我们对国企基本面因子选股策略进行了改进,将所属三级行业划分为红利、成长型两大类,红利型包括资源品、公用事业、房地产、银行、证券、其他6大类,成长型包括先进制造、软件服务和消费3大类,并根据行业逻辑从盈利能力、营运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成长、研发创新等多方面选择有效性较高的基本面因子。因子预处理中加入对称正交法消除因子间多重共线性。完成策略改进后,我们选择得分前50只股票构建了选股多头策略,回测期间相对基准中证国企指数实现年化超额收益20.42%;构建沪深300国企增强策略超配国企成分股,回测期间相对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5.47%,两个策略均能实现较为稳健的超额收益。

二、风险提示

报告结论基于历史价格信息和统计规律,但二级市场受各种即时性政策影响易出现统计规律之外的走势,所以报告结论有可能无法正确预测市场发展,报告阅读者需审慎参考报告结论。基金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银行:市值管理助力价值经营,坚守红利投资主线——央国企引领专题


张一纬丨银行分析师

S0130519010001

一、核心观点

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市值管理带来央国企投资新机遇:我国五轮央国企改革逐步从放权让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并强调价值导向。市值管理成为本轮改革的重要抓手,旨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央国企估值和股东回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央国企做优做强、服务资本市场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中特估的提出和市值管理全面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进一步助推央国企价值实现和创造。新国九条提出了分红、回购、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信息披露等多元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为央国企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不同阶段的央国企市值管理侧重点有所差异。
银行央国企属性突出,将显著受益本轮改革红利:上市银行多由汇金和地方国资控股,在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市值占比超过20%,贡献央国企近半利润。银行在推进改革、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优质金融资源供给,助力其他央国企深化改革,有利于实现自身和央国企整体板块经营业绩和估值提升的同频共振。历次央国企改革均能催生主题行情,但银行表现有所分化,此前改革阶段的行情相较主题催化,与经济周期、不良风险、宏观政策、经营基本面相关性更高,但新一轮央国企改革开启,中特估主题升温,市值管理力度加大,价值经营逐步成为提振银行板块估值中枢的核心抓手,以国有大行为首的板块行情已有凸显。
市值管理维度重塑银行经营和投资逻辑:(1)分红、增持、回购预期增强,关注股东回报。分红和增持是目前银行市值管理的主流方式。其中,国有行为核心的上市银行分红规模、比例和频率增加,股息率领先;优质区域性中小银行股东频繁增持,提振投资者预期。回购暂受制于资本补充压力,仍待突破。(2)拓展融资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市值管理打开银行估值修复空间,政策支持+市场化再融资带来资本补充契机。(3)经营模式转型,打破量价下行对ROE的制约。“一利五率”考核体系对银行经营质效和投资回报提出新要求,促进银行盘活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发展轻资本业务。(4)数字经济大发展,技术赋能银行提质增效。资金实力雄厚、数字金融领域布局领先的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优势明显。(5)风险化解力度加大,改善信用成本。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仍是央国企改革重点内容,当前房地产政策优化、地方化债力度加大,央国企及银行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望受益风险预期改善。

二、投资建议

新一轮央国企改革强化市值管理,银行分红力度加大,经营模式转型加速,强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为估值修复打开空间。与此同时,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加大逆周期调节,利好银行短期信贷投放,对息差的影响偏中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力度加大,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加速不良风险出清,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受益,风险预期改善。特别国债发行补充国有大行资本,进一步增强大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抵御能力。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坚守红利价值和高股息策略,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三、风险提示

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风险。

电新:深化国企改革,开展新一轮收并购重组——央国企引领专题


黄林丨电新分析师

S0130524070004

一、核心观点

电力设备国央企市值规模更大,业绩更优。我们选择了电力设备322家上市公司,其中国有企业共有61家。电力设备央企国资控股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的平均市值均高于非国有企业,其中又以央企的平均市值最高。2024Q1-3的业绩方面,其他国有企业的平均营收最高,达到180.62亿元,其平均净利润水平也最高,达到9.31亿元;央企平均利润第二,为6.63亿元。资产负债率方面,多数国央企公司均处于40%-60%的合理水平;研发投入方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4%-5%。
多因素驱动电力装备央国企收并购。我们认为电力体制改革逐渐迈向市场化、双碳引领电力体系走向“源网荷储一体化”、企业加速布局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带一路”政策及市场竞争驱动加速国际化布局等多因素驱动电力设备央国企在收并购市场保持活跃态势。
聚焦主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具有较强投资价值。(1)未来电力设备央国企或将继续加快剥离非主业、非优势资产,减少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并购重组。(2)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未来电力设备央国企或将从源网荷储多方面加速并购重组,围绕能源互联网布局未来战略产业,壮大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3)政策支持以及市场竞争需要促进电力装备企业布局海外项目投资和收并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我们认为中企可通过经销、直销、海外并购、绿地投资建厂多元化途径实现出海。收并购作为出海主流方式之一,可迅速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

二、投资建议

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收并购重组将是重要抓手。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整合或多元化战略,有望提高资产质量、提升经营效率、提升估值空间,从而提高投资价值。建议把握2条主线:(1)建议关注中电装集团旗下聚焦主业,避免同业竞争而进行收并购的潜在机会。中电装旗下有中国西电(601179.SH)、许继电气(000400.SZ)、平高电气(600312.SH)、宏盛华源(601096.SH)等上市公司,未来中电装有望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并购重组以减弱集团内部的同业竞争,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电气装备企业。(2)建议关注国电南瑞(600406.SH)、中国西电(601179.SH)、许继电气(000400.SZ)、平高电气(600312.SH)、南网科技(688248.SH)、东方电子(000682.SZ)等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在智能电网、储能、绿色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以及海外市场的收并购动作。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三、风险提示

财务风险、管理整合的风险、技术融合的风险、政策与监管的风险。

钢铁:钢材量价回升,需求韧性有望增强


赵良毕丨钢铁分析师

S0130522030003

一、核心观点

二级市场行情:本月(2024.11.1-2024.11.15)上证指数涨幅为1.55%;深证成指涨幅为1.49%;创业板指数涨幅为3.66%;一级行业指数中,钢铁板块涨幅为0.14%。根据钢铁板块三级子行业,总市值加权平均数据来看,铁矿石子板块涨幅表现靠前。钢铁板块个股中,上涨、维持和下跌的个股占比分别为38.64%,2.27%和59.09%。
钢铁量价数据综述:本月钢铁市场情绪保持乐观,钢价呈现小幅上涨趋势。钢厂积极提高出厂价格,商家库存降至较低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等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0月,中国钢材综合指数101.52,较上月上涨10.27,涨幅为11.25%。生产产量同比上升,10月国内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8,188、7,026、11,94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90%、1.40%、3.50%。10月国内钢材市场去库,钢材社会库存700.0万吨,环比减少6.42%,同比减少18.32%。钢铁净出口量环比上升,10月国内钢材净出口量1064.6万吨,环比上一月增加104.6万吨。
钢铁供需产业链分析:从供给侧来看,由于本月价格偏强,钢厂利润有所修复,钢厂产能释放意愿逐渐增强,复产积极性持续改善。在全国247家样本钢企中,2024年10月国内高炉平均开工率为81.07%,环比上升3.43pct,同比下降1.85pct。从需求侧来看,本月受政策积极影响,市场需求有所提振。10月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10,876.0万吨,同比增加2.19%。不同钢材品种中,9月国内螺纹钢、冷轧卷板、热轧卷板、线材、中板表观消费量1,498.4万吨(环比增加21.43%)、303.4万吨(环比增加2.21%)、1,046.8万吨(环比减少7.80%)、1096.9万吨(环比增加11.96%)、549.8万吨(环比减少8.81%)。从上游来看,随着原料价格上涨,钢企盈利率下行,接近历史低点。从下游需求来看,10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0%,较上月减少0.10pct。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4.30%,房地产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30%,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30%,制造业需求较强有望延续。总体来说,制造业复苏态势延续,地产政策效果有望逐渐显现,消费板块的提振有望修复钢铁需求面。

二、投资建议

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实施,黑色金属预期向好,钢铁基本面保持稳定,预计在政策的积极影响下,终端需求有望增长。目前钢铁需求从房地产向高端制造转型过程中,国内制造业有望不断转型升级,钢厂有望继续复产,制造业对钢材需求存在刚性支撑。基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出口需求存在韧性,全年总需求有望企稳回升。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高端制造行业的钢铁需求有望边际改善。加之受益于下游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发展,特钢消费前景较好,特钢企业有望稳定增长。我们认为多项政策有利于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改善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修复其盈利能力。建议关注:基本面向好的特钢板块相关龙头公司,普钢板块的政策利好预期带来的边际改善等。

三、风险提示

下游地产基建等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铁矿石、煤炭等原料价格不确定性风险;钢铁行业政策重大变化的风险等。

机械:重视可控核聚变产业趋势下的投资机会


鲁佩丨机械首席分析师

S0130521060001


贾新龙丨机械分析师

S0130524070006

一、核心观点

重视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方向之可控核聚变产业趋势,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1)国务院国资委10月23日署名文章提出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集群和产业领军企业。(2)2023年12月29日,以“核力启航 聚变未来”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宣布成立。中核集团牵头组织中央企业共同承担,系统布局了重点技术、典型场景、重大工程项目,立足“开新、扩围、提质”打造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推进设立可控核聚变专业化公司,为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202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4)重要项目:2024年6月,能量奇点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70实现等离子体放电。我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正在施工,将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
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全球约35个国家投身核聚变研究,中、美、俄、欧、日等处于领先地位。中美俄欧日等核电大国的聚变产研从各自为战到通过国际聚变ITER项目协作研究(1950s至今)。各国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核聚变产业发展,美英德韩日等国支持政策聚焦于资金支持、简化审批等。2024年6月,美国能源部发布《聚变能源战略2024》,纪念拜登政府推出“商业聚变能源十年宏伟愿景”两周年,美国能源部为聚变能源创新研究引擎协作组织(FIRE)提供1.8亿美元资助,支持创建聚变能源创新生态。
产业链主要由上游材料,中游超导磁体、第一壁相关结构、真空模块及下游的电站运营等组成。上游超导材料是目前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持续稳态运行的必要条件,主要可分为高温和低温超导材料两种。超导材料零电阻属性是保证磁体长时间持续稳态运行、以防被烧毁的关键。第一壁材料及偏滤器材料目前主要为铍、钨和CFC碳纤维,所用材料需有效防止高能量粒子轰击熔化内壁对堆芯造成的损害,是保护堆芯的关键要点之一。第一壁相关结构主要提供中子和高热负荷的屏蔽。超导磁体是可控核聚变中托卡马克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几乎占其成本的一半。等离子体稳定燃烧需要被约束在真空室内,配备真空杜瓦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保证装置安全。以CFETR反应堆系统为例,反应堆系统造价约120亿美元。磁体系统、真空系统、第一壁相关结构占比最高,分别达37%、13%、11%。

二、投资建议

建议从产业发展阶段、高价值量、确定性、高弹性、AI赋能等角度关注深度参与核心项目的设备及材料标的。相关核心个股如下:
精达股份:子公司上海超导批量供应核聚变磁体。超导材料是目前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公司为电磁线生产制造龙头企业。公司投资的上海超导的高温超导带材产品,在全球核聚变为代表的高温磁体的应用处于加速发展期,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导“)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上海,在浦东康桥布局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线,未来五年

规划扩产至5万公里高温超导带材产能,首期1万公里的扩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上海超导为CFS批量提供高温超导带材,应用于研制核聚变磁体;同时上海超导与Tokamak Energy进行深度合作,于2017年底开始批量供应带材用于研制核聚变磁体以应用于超导可控核聚变。

应流股份:与合肥科学中心合作成立子公司聚能新材。应流股份于2024.1.29发布对外投资公告,与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乙方)及自然人姚达毛、戚强、刘松林签署了《关于成立安徽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计划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安徽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能科技”),从事聚变堆材料及部件、核探测仪器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乙方分别以①一种核聚变钨偏滤器钨铜串制造的固定装置及方法;②核聚变钨偏滤器平板式靶板制造的固定装置③基于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的内真空室 巡检机器人及巡检方法④一种高屏蔽性能的含硼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⑤一种 屏蔽性能可调的钨基屏蔽材料⑥一种聚乙烯基屏蔽材料设计方法等 6 项发明专 利申请权评估作价入股新公司。
西部超导:代表我国完成了ITER项目的超导线材交付任务。公司自主研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代表我国完成了ITER项目的超导线材交付任务。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批量供货。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电流密度 Nb3Sn 线材并实现量产,为核聚变新项目“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提供高指标的产品,为未来商业核聚变堆奠定基础;
纽威股份:承接了法国 ITER(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核聚变工程项目(俗称“人造太阳”)的新订单,产品范围涵盖电动/气动/手动截止阀、球阀、蝶阀、调节阀和止回阀。
其他标的:上游材料标的:广大特材、久立特材、联创光电、永鼎股份等;中游设备:航天晨光、国光电气、高澜股份、安泰科技、雪人股份、合锻智能、兰石重装、国机重装、东方精工等;下游应用:中国核电等;潜在受益核工业智能装备景业智能

三、风险提示

可控核聚变技术及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全球核电安全事件对核电行业发展不利影响的风险;报告假设造成的测算偏差的风险;关键公司融资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评级体系: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会员文章,其作者博客简介和文章内容,均由作者本人编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网站无关。理财18网不对简介和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证。理财18网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直接联系网站用户。任何网站用户因私加会员联系方式而导致的相关账户泄露与资金损失,均由网站用户自行承担。

文章标题搜索     
  博客搜索     
更多精彩文章

中国银河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公司拥有独特的历史、品牌和股东优势,行业内覆盖广泛的营业网络和规模领先的客户群,以及综合全面的业务实力,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智库咨询、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国际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致力于成为在亚洲资本市场上领先的投资银行和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证券业金融机构。

Copyright @ 2004 - 2024 lica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