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是低碳发展的核心动力——ESG文献点评文献导读:本文献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 GF)和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 GI)在实现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 CE)中的关键互补作用,指出这两者的结合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绿色金融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碳信用等工具,为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和项目克服资金障碍,激励企业和投资者在环保项目上的投入。同时,绿色金融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长期的经济支撑,减少了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绿色创新则通过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帮助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从而推动企业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通过两者的协同,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共同构建了一个支持循环经济的系统框架。本文献围绕几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如何设计有效的绿色金融政策,最大化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在政策和市场机制上,应如何调整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绿色项目领域?在企业的应用层面,如何有效利用绿色金融的支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新技术融入生产流程中,并克服资源瓶颈?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指向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的理论问题,还着眼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突出了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在政策、资本和技术上的协同需求。文献摘要:为解答上述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2016年至2023年间的157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系统文献回顾(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LR),识别出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在推动循环经济中的四个核心研究主题:一是绿色金融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工具来支持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二是绿色金融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的支持,优化资源使用,减少供应链的环境影响;三是绿色融资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四是绿色金融在能效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尤其在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应用上起到关键支持。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的协同框架,本文展示了两者在循环经济中的互补关系,认为有效的政策设计和技术创新激励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指出通过整合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的优势,可以有效实现循环经济的全球目标,并为未来政策和企业实践提供系统化的解决路径。这一框架不仅拓展了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的应用视角,也为实现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长远的战略指导。文献来源:标题:Adoption of green finance and green innovation for achieving circularity: An exploratory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作者:Rohit Agrawal, Shruti Agrawal, Ashutosh Samadhiya, Anil Kumar, Sunil Luthra, Vranda Jain,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s。
ESG政策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文献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事件:LED公司三季报业绩均已发布,三安光电、木林森、聚飞光电、利亚德、聚灿光电等30家核心LED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682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总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减少2.9%。板块整体营收维持增长,盈利水平环比下滑:从LED行业公司2024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绝大部分LED公司均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其中,华灿光电、隆利科技、宝明科技、聚飞光电等营收同比增幅较大。从净利润的表现来看,超过一半的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行业终端价格竞争激烈,但通过降本增效、产品结构转换、控制费用等措施,部分公司如隆利科技、聚灿光电、英飞特、瑞丰光电、三安光电、华灿光电、聚飞光电等均实现归母净利润的同比较大幅度正增长,毛利率环比提升较大的是南极光、光莆股份。净利率环比提升较大的是清越科技、联建光电。LED板块毛利率、净利率环比下滑:2024年LED行业30家公司单三季度合并营收同比增速为-0.3%,单三季度合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1.6%,三季度LED板块毛利率(整体法)为19.8%,环比提升0.2pct。三季度LED板块净利率(整体法)1.1%,环比下降0.8pct。持续降本增效,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受益于下游行业补库存以及全球范围对节能替换的加速推进,LED下游需求再二季度展现出逐步回暖的态势。但三季度整个板块业绩呈现环比下滑之势,营收增速放缓,同时净利率环比下滑。再经历上半年国际赛事以及海外市场走强后,龙头集中度有所增强,传统LED芯片、封装、显示等企业依然依托新技术、新产品等丰富产品类型,调整产品结构,同时持续拓展新的增长曲线,并持续降本增效。以高光效照明、车用照明、背光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需求旺盛,部分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LED显示市场依然存在降价压力,但产业的底部已经逐步清晰,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渠道端持续调整,减少囤货,并持续加大研发,提升创新产品销售的增长。
LED行业整体业绩增速放缓,MiniLED及MicroLED快速等新兴技术持续快速增长。建议关注:三安光电、聚灿光电、木林森、利亚德、洲明科技等。
LED行业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激化的风险;新产品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过剩的风险。
最新观点:招标回暖,奠定25年装机高增。据风芒能源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整机商累计109.3GW风机采购(含国际、不含框采),同增46%。整机集中度高,格局稳定,陆风TOP5分别为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占比合计74.8%。海风TOP5分别为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电气风电、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占比合计100%。遏制内卷共识叠加大型化趋势,盈利有望改善。风能展上,国内12家风电整机商签订《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等3大问题。从新产品看,海上继续大兆瓦,最大已达26MW,陆风产品保持在10-15MW之间。我们认为风机大型化可降低单位成本,在整机招标价格企稳情况下,整机厂商盈利有望改善。此外风机大型化带动零部件大型化,大兆瓦零部件或出现阶段性供需紧张,零部件厂商有望受益。全球风电长期需求无忧,风电出海有望受益。长期来看,全球需求强劲,海风贡献弹性。据GWEC预测,24-2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总量达781GW,CAGR达9.4%,其中陆风/海风652GW/129GW,CAGR达6.6%/25%。中短期来看,欧洲海风将在2025年迎来快速增长,英国第六轮授予5.34GW海风合同,德国计划2024年8GW海风进行招标,国内风电零部件出口企业有望受益于欧洲海风高增。整机厂商抢滩布局新兴市场,潜力较大。国内深远海趋势不变,短期利好有望持续兑现。国内Q3以来海风动作频繁,阳江帆石一首回及次回500kV海底电缆及敷设公示东缆中标,广东阳江帆石二海上风电场EPC招标,青洲五、七海缆集中送出工程项目(海域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江苏2.65GW有望于年内开工。十四五已临近尾期,国内风电并网提速,Q4作为开工旺季,大概率迎来并网小高潮。风电下乡以及风电机组改造贡献增量。今年来,发改委、能源局先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省(自治区、直辖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编制大纲》的通知。从各省进展整体来看,一般每村不超过20MW;“村企合作”、土地入股、设置公益岗位等方式共享项目收益为主要的合作模式;并网及消纳方面,除甘肃为全额上网外,大多数省份安排电网公司实施保障性并网,上网电价按照并网当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执行,鼓励参与市场化交易,部分要求配置储能和打造综合能源系统。我们预计2025年分散式风电装机有望达10GW,十五五期间平均约20GW/年。风电机组升级改造恰逢大规模设备更新,增量财政下,我们看好风电设施设备更新。
高频数据:1)新能源汽车:2024年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7万辆(同比+42.37%);2)光伏:2024年9月新增装机20.89GW(同比+32.38%);3)风电:2024年9月新增装机5.51GW(同比+20.83%);4)电力投资:2024年1-9月,全国电力投资9941亿元(同比+12.65%)
电网:海内外电网建设高景气,推荐把握三大受益领域:1)国网、南网年中会议提高2024年电网投资。特高压直流是电网投资的基本盘,柔直趋势明确。重点关注国电南瑞(600406.SH)、许继电气(000400.SZ)、中国西电(601179.SH)、平高电气(600312.SH)、特变电工(600089.SH)、四方股份(601126.SH)等;2)电力设备出海正当时。经济复苏以及AI高速发展,
全球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叠加新能源并网以及电网更新改造需求,全球电网2030年投资翻番有望达6000亿美元,电力设备出海企业有望充分受益。重点关注金盘科技(688676.SH)、华明装备(002070.SZ)、思源电气(002028.SZ)、扬电科技(301012.SZ)、海兴电力(603556.SH)、三星医疗(601567.SH)、林洋能源(601222.SH)、许继电气(000400.SZ)、国电南瑞(600406.SH)、科陆电子(002121.SZ)、东方电子(000682.SZ)、炬华科技(300360.SZ)、威胜信息(688100.SH)(计算机组覆盖);3)数智化坚强电网涌现出一些细分领域“小而美”的蓝海市场,比如虚拟电厂、功率预测、数字孪生等,建议关注国电南瑞(600406.SH)、国网信通(600131.SH)、东方电子(000682.SZ)、金智科技(002090.SZ)等。
储能:我们认为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变化将加速能源转型,积极看待海外光储市场需求,建议关注盈利较强、品牌渠道占优的逆变器企业。国内2023年新型储能装机超45GWh成绩亮眼,24年储能依旧是增速最高赛道,高竞争与高增长共存,国内招标趋严,看好具备规模、品牌优势的头部企业以及建议提前关注长时储能领域,如固德威(688390.SH)、德业股份(605117.SH)、派能科技(688063.SH)、阳光电源(300274.SZ)等。
光伏:2024年1-9月国内新增装机量160.88GW,同增24.77%,仍能维持较高增速,全年需求预计仍有支撑;供给过剩导致全行业盈利极致承压,产业链价格或维持底部运行待出清结束;24年中报预期悲观预期充分体现,后续板块行情启动早于基本面触底反转,在24Q4、25H1存在左侧布局机会,我们认为积极看待后续光伏行业短中长期发展,建议关注:1)前期承压时间长,或率先反转的辅材环节,如福莱特(601865.SH)、福斯特(603806.SH)等;2)出海大潮下领先的头部企业,如阿特斯(688472.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等;3)新技术代表企业,如协鑫科技(3800.HK)、东方日升(300118.SZ)等。
锂电:上半年多政策支持叠加价格战,车市表现良好,24Q3企业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电芯仍是优势环节。金九银十行业开工率进入持续提升通道,企业盈利压力得以缓解。建议关注业绩相对坚挺、竞争优势明显的头部材料企业,以及持续修复的电芯龙头企业,建议关注宁德时代(300750.SZ)、亿纬锂能(300014.SZ)、当升科技(300073.SZ)、贝特瑞(835185.BJ)、科达利(002850.SZ)、恩捷股份(002812.SZ)、天赐材料(002709.SZ)、天奈科技(688116.SH)等。
风电:1)海风:国内市场,我们预计2024年/2025年海风10-12GW/16-20GW,同比增长58%/64%(取中值)深远海趋势不变。建议重点关注海风相关标的东方电缆(603606.SH)、起帆电缆(605222.SH)、大金重工(002487.SZ)、天顺风能(002531.SZ)、海力风电(301155.SZ)、泰胜风能(300129.SZ)。2)陆风:以大换小以及分散式风电有望为行业新增长点,我们预计24-25年以大换小以及分散式风电装机新增有望达20GW/年。我们预计2024年/2025年陆风新增装机约70-80GW/75-85GW,同比增长7%/7%(取中值),重点关注金风科技(002202.SZ)、运达股份(300772.SZ)、三一重能(688349.SH)以及陆风零部件厂商天顺风能(002531.SZ)、金雷股份(300443.SZ)、日月股份(603218.SH)。3)出海:根据GWEC数据,2024-2028年全球海风/陆风新增总装机量138GW/653GW,CAGR达28%/6.6%。2024-2028年欧洲新增海风44%的份额安装在英国,德国15%,波兰11%,荷兰8%,法国6%,丹麦5%。建议关注出海顺利的金风科技(002202.SZ)、三一重能(688349.SH)、东方电缆(603606.SH)、大金重工(002487.SZ)、天顺风能(002531.SZ)。
行业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经营困难的风险;海外政局动荡、贸易环境恶化的风险。
本周观点:本月地方置换补贴政策发力,车市销售火热,新能源头部车企收获良好成绩单,多家车企新能源车销量继9月后续创新高:其中,比亚迪乘用车销售50.1万辆,同比增长66.2%,环比增长20.0%,继9月销量首次突破40万辆后,仅用时一个月销量突破50万辆大关,市场龙头地位持续稳固;吉利新能源总销量10.9万辆,环比增长超19%,同比增长约83%,续创历史新高,其中,银河销量6.3万辆,环比增长超21%,同比增长超83%,吉利星愿上市16天交付量破万,率先搭载雷神EM-i超级电混架构的星舰7将于11月4日上市,新品强周期持续驱动品牌成长;领克新能源销量2.0万辆,环比增长14.9%,同比增长超82%,新能源销量占比超64%;极氪交付2.5万辆,同比增长91.6%,环比增长17.4%,续创历史新高,新品MIX实现上市即交付,稳固高端品牌形象;奇瑞新能源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342.1%,环比增长20.3%,单月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7万辆大关,创历史新高,捷途山海、iCAR等新能源子品牌持续发力;理想交付新车5.1万辆,同比增长27.3%,超充站建设已达成1000座里程碑;鸿蒙智行交付新车4.2万辆,环比+4.29%,问界M7在10月订单突破2万台,智界R7累计大定突破3万台,当月交付6897辆,享界S9上市以来连续8周蝉联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TOP1;零跑交付3.8万辆,同比增长109.7%,环比增长13.1%,销量快速增长,连续创造月交付新高,10月单月订单超过4.2万辆,支撑未来销量持续向上;广汽埃安全球销量4.0万辆,环比增长11.9%,新品AION RT预售订单突破2.8万辆,表现亮眼;深蓝汽车交付2.8万辆,同比增长22.7%,环比增长79.6%,10月全系订单3.6万辆,S05上市10天订单破万并开启大规模交付,后续销量潜力增长十足;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4万辆,同比增长19.6%,环比增长12.0%,续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P7+将于11月7日上市,预售1小时48分钟订单突破3万台,爆款潜力十足;蔚来交付新车2.1万辆,已连续6个月超2万,乐道L60首个完整交付月销售4319台;小米SU7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万台,预计11月将提前完成10万台全年交付目标,小米SU7 Ultra量产版现已开启预订,预售价81.49万。在车市消费旺季下,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成为推动车企提升市场份额的核心手段,助力头部车企持续取得超越整体市场的亮眼表现,并推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周度行情回顾:本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84%、-1.55%、-1.68%。汽车板块的涨跌幅为-0.32%,涨跌幅位列ZX30个行业中第14位。分子板块来看,销售及服务、摩托车及其他、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周涨跌幅分别为4.66%、2.31%、0.03%、-0.33%、-0.89%。估值方面,销售及服务、摩托车及其他、乘用车、零部件、商用车市盈率分别为63.24x/ 26.29x/ 24.24x/ 22.74x/ 15.73x。摩托车及其他、零部件、乘用车、商用车、销售及服务市净率分别为2.73x/ 2.34x/ 2.20x/ 1.67x/ 1.50x。
整车推荐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星宇股份;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华纬科技、精锻科技、拓普集团、旭升集团。
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2、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市场行情回顾:上周机械设备指数下跌0.05%,沪深300指数下跌1.68%,创业板指下跌5.14%。机械设备在全部3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5位。剔除负值后,机械行业估值水平(整体法)29.4倍。上周机械行业涨幅前三的板块分别是工程机械、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设备;年初至今涨幅前三的细分板块分别是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半导体设备。周关注:10月PMI重回扩张区间,三季报业绩承压。【通用设备】10月制造业PMI指数50.1%,环比提升0.3pct,自今年4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之上。其中,生产指数受需求驱动提升0.8pct至52%;新订单指数回升0.1pct至50%,“两新”等政策提振下,内需继续回暖;但外需有所回落,10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7.3%,环比下降0.2pct。924和926一揽子稳经济、稳市场、稳预期的刺激政策出台,叠加美联储降息开启,我国宏观经济改善预期加强,顺周期通用设备有望复苏。自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来,相关政策和金融支持陆续落地。近期财政部表示将推出增量财政举措,特别国债支持“两新”政策有望释放设备更新弹性,机床等通用设备更新需求有望释放。建议关注通用机床标的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创世纪,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标的科德数控,核心零部件标的华中数控,刀具标的沃尔德、华锐精密、欧科亿。【三季报业绩】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继续承压,单三季度降幅扩大。24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689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694亿元,同比+ 5.01%;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06亿元,同比-3.30%。Q3单季度收入6189亿元,同比+4.68%,环比-2.01%;净利润364亿元,同比-9.48%,环比-14.56%。盈利水平略有下降,24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整体毛利率22.21%,同比-0.74pct;净利率6.82%,同比-0.59pct。Q3单季度毛利率22.25%,同比-1.23pct,环比+0.21pct;净利率5.88%,同比-0.92pct,环比-0.86pct。分板块来看,受宏观经济增长承压,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顺周期通用机床板块增收不增利,机器人板块亏损;专用设备中光伏、锂电因国内下游需求和验收节奏放缓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船舶海工等景气上行行业表现亮眼。细分子行业中24年前三季度收入增幅排名前五的是半导体设备(+34.34%)、注塑机(+ 22.04%)、船舶海工(+ 21.17%)、激光(+10.01%)、光伏设备(+8.02%),净利润增幅排名前五的是船舶海工(+57.94%)、半导体设备(+26.91%)、激光(+20.70%)、3C及面板设备(+18.94%)、注塑机(+17.14%)。
建议2024年重点关注(1)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的投资机遇,包括铁路装备、机床、工程机械及船舶等,(2)装备出海,包括消费类机械、叉车、工程机械、锂电设备等,(3)AI+应用落地带动的投资机遇,包括人形机器人及AI硬件落地驱动的3C自动化,(4)其他新技术渗透率提升方向及新质生产力方向带动的设备投资机遇。
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制造业投资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比亚迪(002594.SZ):Q3单车价利齐升,智能化产品将快速放量
DM5新品车型Q3销量表现亮眼,推动公司单车均价与毛利率环比齐升:剔除比亚迪电子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单车均价为13.83万元,同比-12.86%,主要系公司自年初以来持续推出价格更低的车型改款所致,Q3单季,公司单车均价为13.88万元,环比Q2提升2.18%,得益于价格更高的DM5系列新品热销,Q3单季秦L、海豹06、宋L、海豹07分别实现销量11.60万辆/10.75万辆/6.03万辆/1.71万辆,Q2上述车型销量分别为2.51万辆/1.55万辆/0/0,环比明显增长。DM5作为公司最新一代插混技术,在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也为公司贡献了更强的盈利能力,DM5系列热销带动公司毛利率环比大幅提升,Q3单季公司毛利率为21.89%,同比-0.23pct,环比+3.20pct,同比微降主要系整体产品均价同比降低影响。DM5系列车型热销成功验证公司凭借电动化能力进步提升市场份额的能力,预计后续DM5、E4.0平台新品的不断推出有望持续巩固公司市场龙头地位,推动公司盈利能力的继续提升。
研发与销售投入力度加大对冲部分毛利率上涨影响,单车利润环比增长20%: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同比+0.73pct至6.63%,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3.6%至333.2亿元,销售费用率同比+0.68pct至4.76%,管理费用率同比+0.04pct至2.47%,财务费用率同比+0.51pct至0.20%。Q3单季研发费用率环比+1.70pct至6.81%,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3.4%至137.0亿元,销售费用率环比+0.51pct至4.77%,管理费用率环比+0.12pct至2.34%,公司Q3在研发与销售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提升智能化能力与消费者触达范围,对冲了部分毛利率上涨对盈利能力的提升效应,假设光伏与储能业务盈亏平衡,Q3公司单车净利润为0.87万元,环比+19.91%,提升0.15万元,低于单车均价涨幅(0.30万元),后续新平台车型上市有望继续带动公司单车净利润增长。海外销量增厚及高端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放量,公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根据杰兰路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各价格区间领先品牌及份额中,在20万元以下价格带,比亚迪市场份额接近50%。其中:10万元以下价格带,比亚迪市场份额44.8%;10~20万元价格带,比亚迪市场份额49.6%;30~50万元价格带,腾势市场份额9.8%,100万元以上价格带,仰望市场份额76.2%。预计2025年公司高阶智驾产品普及推出,整车智能持续进化将帮助公司拓展20万元以上价格带份额,向上赋能品牌形象。11月,公司首款与华为合作车型方程豹豹8正式入市。此外,公司近两年加大海外市场销售,基于海外车型导入策略,整体价格高于国内,提升品牌形象。
海内外新产能同步推进,稳固市场竞争优势地位:1)产能方面,国内常州二期30万辆产能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将显著提升全球车型海豹及海狮07 EV的产能,大力促进这两款车型在海外市场的的拓展。济南二期40万辆、抚州二期40万辆预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陆续投产。海外巴西基地、匈牙利基地、印尼基地等都在建设中,将在2025~2026年陆续投产。丰富公司全球布局。
2)产品规划方面,公司通过海内外市场的持续布局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稳固自身优势地位。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强产品周期延续,智能化能力快速补齐,9月公司2025款汉上市,首次推出激光雷达版本,支持城市领航、高快领航及代客泊车(部分功能需通过OTA升级),腾势Z9、方程豹豹8(搭载华为ADS 3.0)、全新品牌夏等新车有望于11月上市,腾势N9有望于年内上市,继续推进公司在高端市场布局,提升品牌形象;海外市场方面,Q3公司出口乘用车9.10万辆,同比+27.72%,环比-13.77%,主要受到东南亚地区汽车市场低迷影响,目前公司泰国工厂已竣工投产,巴西、匈牙利、土耳其工厂建设规划有序推进,引领国内车企新能源产能出海进程,海外市场市占率提升空间广阔,业绩长期增长潜力十足。9月管理层增持公司股票,彰显对未来发展信心。根据公司公告,9月2日至9月9日,公司管理层增持A股股份共计5.81万股,增持金额共计1465.72万元。其他33名核心人员增持A股股份共计8.39万股,增持金额共计2079.64万元。以上主体增持金额合计3545.36万元。
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95.96亿元、8943.09亿元、10579.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81.77亿元、466.42亿元、574.47亿元,摊薄EPS分别为13.12元、16.03元、19.75元,对应PE分别为22.12倍、18.11倍、14.70倍,维持“推荐”评级。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智能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评级体系: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公司评级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三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其他为“中国银河宏观”“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